通胀还是关税?美国左右为难
〖壹〗 、通胀与关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通胀压力可能促使美国政府考虑取消或降低关税 ,以降低进口成本,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 。另一方面,关税的存在也可能加剧通胀 ,因为关税提高了进口商品的成本,进而推高了物价水平。此外,关税还可能对美国的供应链产生负面影响。
〖贰〗、另一方面 ,除加息外,美国经济要摆脱高通胀,还必须从供给端入手,才能解决好供应链问题 ,否则仅靠加息这一手段并不能完全奏效 。最近美国近期开始主动与我国接触,伸出“橄榄枝 ”,开始考虑取消此前对中国所加征的关税 ,这说明美国已经在设法解决供应链问题。
〖叁〗、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近来,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 ”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 。在全球经济危机下 ,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 ,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肆〗 、近来,在“保增长 ”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金融危机下 ,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 。
〖伍〗、拉美的通货膨胀不是简单的经济过热现象 ,而是经济结构性失衡引起的严重后果之一。拉美的产业结构低层次,总供给与总需求长期失衡,国家过度干预引起的费用严重扭曲 ,汇率长期偏高,过量地引进外资,再加上追逐高增长指标和不适当的货币信贷政策 ,造成世界上奇特的长期地超高通货膨胀现象。
高利率+高关税=滞胀?美联储正步入两难困局
高利率+高关税可能加剧滞胀风险,美联储确实正步入两难困局 。首先,高利率通常用于抑制通胀 ,通过提高借贷成本来减缓经济增长,从而降低物价上涨的压力。然而,当利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时 ,继续维持或提高利率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过度抑制的作用,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
关税推升通胀的“隐形杀手 ”美国3月CPI同比上涨4%,但剔除关税影响后核心通胀率已达5% 。摩根大通测算,全面关税将使2025年通胀率额外上升8个百分点 ,美联储官员普遍担忧关税可能导致通胀预期失控。
通胀与衰退的悖论:美国3月CPI同比上涨5%,核心通胀可能飙升至5%,但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 ,显示出经济疲软的迹象。美联储进退两难: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态称降息为时过早,市场担忧高利率与高关税的双重压力将加剧经济衰退的风险 。
其次,美债收益率同步上行传递出更危险的信号。市场正在定价滞胀风险——即经济增长放缓与通胀抬头的组合。高关税推升进口商品费用 ,可能迫使美联储在经济增长乏力时仍维持高利率,这种政策困境将严重制约市场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极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加速全球金融体系的重构。
在这种情况下 ,美联储面临两难境地:是降息以防止特朗普对美国贸易伙伴全面征收关税可能引发的经济放缓,还是提高利率以防止通胀抬头。最终,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大幅升温 ,推动了黄金费用的上涨。
2025年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展望
年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展望 2025年3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预计将在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其政策立场与未来展望 。以下是对该次会议的详细展望:利率政策维持不变 美联储在3月的会议上几乎确定将维持其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25%-50%不变。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2025年将举行八次议息会议,以下是具体的会议时间表:第一次会议:2025年1月28日 - 29日 此次会议将为美联储在新一年的货币政策定下基调。市场将密切关注美联储对于经济形势的初步判断以及利率政策的走向 。
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的看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乌克兰局势对经济及政策的影响 经济复杂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议前已表示,乌克兰局势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复杂性,既可能增加费用压力 ,也可能削弱增长。因此,会议将密切关注这一外部事件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影响。
美联储点阵图释放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在3月21日凌晨的议息会议中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25%至5%的水平不变 ,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连续第五次未调整利率,符合市场预期 。
年3月18日全球金融市场新闻汇总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向 美联储利率决议前瞻 核心事件:美联储将于3月19-20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市场普遍预期其将维持利率在25%-50%区间不变。关注点:点阵图对降息路径的指引成为市场焦点。
对于A股市场而言 ,虽然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预计今年内或实施三次降息,但市场普遍认为在降息之前,A股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 ,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避免盲目追涨杀跌。同时,对于前期有闲钱且未加仓的投资者来说 ,此时可以慢慢买入,以把握未来的投资机会。
滞胀陷阱:特朗普关税政策与$5,000支票的‘危险对冲’
〖壹〗、滞胀陷阱:特朗普关税政策与5,000支票的‘危险对冲’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组合,即高额关税与向纳税人发放5 ,000美元支票的措施,构成了一种复杂且充满风险的经济策略 。这种策略不仅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还可能将美国经济推向滞胀的深渊。
〖贰〗 、此外 ,白宫还宣布,自5月2日起停止800美元以下小包裹关税豁免政策,对其征收30%的关税或25美元每件的关税(6月1日后将上升至50美元每件)。豁免情况:墨西哥和加拿大继续享受USMCA框架下的豁免 ,未受到额外对等关税的冲击。
〖叁〗、美国顶级对冲基金经理、Citadel创始人肯·格兰芬(Ken Griffin)在米尔肯全球大会后接受CNBC采访时,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称其为“累退税” ,对努力工作的美国人,尤其是工薪家庭最不公平 。格兰芬指出,关税本质上是一种痛苦的“累退税”。
〖肆〗、难以做出长期的投资决策 ,这可能导致商业信心的丧失和投资活动的减少。同时,关税政策还可能引发物价上涨和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加剧滞胀的风险 。这种风险在尼克松时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而特朗普的冲击则可能使这一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伍〗 、特朗普关税风暴导致美股蒸发四万亿美元 2025年3月10日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剧烈震荡,美股遭遇了“黑色星期一 ”,单日市值蒸发了超4万亿美元。
〖陆〗、此外 ,关税政策还导致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下降,经济交易活跃度降低 ,进而可能使美国陷入滞胀陷阱,拖累经济增长 。因此,可以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损招”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美股大跌对黄金市场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股市大跌的同时,金价却大涨。
关税战双刃剑:中国反制会否引爆美国通胀?
综上所述 ,中国反制关税措施不太可能直接引爆美国通胀,但存在复杂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直接冲击有限、供应链转移风险与通胀预期 、长期通缩隐忧以及政策博弈与通胀终局等方面。因此,在应对关税战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巴菲特发声:关税是把“双刃剑” ,确实可能伤及美国消费者 股神巴菲特在全球经济局势复杂多变的当下,就特朗普关税问题罕见发声,直言惩罚性关税可能引发通胀 ,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 。这一观点为当下热议的关税话题增添了重磅砝码。
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这将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费用上升 ,竞争力下降,抑制中国从美国的进口规模,促使国内消费者寻找其他替代产品。
月9日对等关税生效:中国、欧盟等反制措施落地 ,全球贸易战升级风险加剧 。总结:特朗普的全面对等关税政策以“美国优先 ”为名,实质上是单边保护主义的全面升级。该政策短期内已引发市场震荡与盟友裂痕,长期代价可能远超收益 ,包括产业链脱钩、通胀顽固 、多边体系崩溃等。
从长期影响来看,单边关税是“双刃剑” 。美国关税政策已出现反噬,制造业回流受阻、企业负担加重、通胀高企。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且可通过扩大内需 、拓展多元市场降低单一依赖风险。
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的原因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经济、政治、世界博弈及中方反制四个维度 。经济维度:高关税反噬效应超出预期,导致美国通胀压力激增,消费者费用大幅上涨 ,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产业链断裂威胁到国家安全,如稀土 、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制已对美国军工产业造成冲击。
DooPrime德璞资本:美股周线二连阳,关税与通胀成华尔街焦点
DooPrime德璞资本:美股周线二连阳 ,关税与通胀成华尔街焦点 上周,尽管感恩节假期导致美股交易时间缩短,但市场热点仍层出不穷 。华尔街的关注点集中在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和美国通胀问题上。尽管市场对这两大议题的担忧升温 ,美股仍实现了两周连涨,标普500指数更是创下收盘历史新高。
DooPrime德璞资本:金价三连阳坚守2500关口,油价下跌近2 黄金:金价走势:美元指数跌创逾一年新低 ,助力金价守在2500关口上方,并再度走高 。现货黄金实现三连阳,最终收涨0.27%,报25240美元/盎司。影响因素:美元指数:美元指数周二下跌0.3% ,盘中跌至去年7月以来最低100.51,收报100.55。
本文来自作者[林丽明]投稿,不代表康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k8341.com/xwzx/2025-103565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康德号的签约作者“林丽明”!
希望本篇文章《【关税考验美联储:通胀挑战重重警报。,美联储通胀率目标多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康德号]内容主要涵盖:康德号,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百科大全,经验网
本文概览:通胀还是关税?美国左右为难〖壹〗、通胀与关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通胀压力可能促使美国政府考...